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簡介
論文類型 | 技術與工程 | 發(fā)表日期 | 2007-11-01 |
來源 |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經(jīng)驗與技術研討交流會 | ||
作者 | 張辰,雷震珊,俞士靜,徐國鋒,胡嘉娣,曹 | ||
關鍵詞 | 管道 泵站 頂管 截流系統(tǒng) | ||
摘要 | 本文簡要介紹了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部分截流系統(tǒng)、過江倒虹管、污水輸送總管、連接管、中途泵站、出口泵站的設計內(nèi)容,著重介紹了設計中采用的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材料和新設備。 |
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簡介
張辰 雷震珊 俞士靜 徐國鋒 胡嘉娣 曹晶
(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)
摘要:本文簡要介紹了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部分截流系統(tǒng)、過江倒虹管、污水輸送總管、連接管、中途泵站、出口泵站的設計內(nèi)容,著重介紹了設計中采用的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材料和新設備。
關鍵詞:管道 泵站 頂管 截流系統(tǒng)
1.工程概述
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為世界銀行貸款項目,工程主要解決黃浦江上游吳涇、閔行、徐匯、盧灣地區(qū)及浦東新區(qū)的部分污水。徐匯、盧灣的合流污水經(jīng)截流后過黃浦江,經(jīng)泵站提升后與吳涇、閔行及浦東新區(qū)的污水一并輸送至長江口白龍港附近,與原南干線接納的污水合并后,經(jīng)預處理廠處理后深水排放。
工程總服務面積271.7km2,服務人口335.76萬人,晴天旱流污水量約172m3/d,雨天截流總量29.67m3/s。工程總投資約48億人民幣,其中世界銀行貸款2.5億美元。
工程主要內(nèi)容包括浦西(含吳涇、閔行地區(qū))截流設施、截流干管、黃浦江倒虹管、浦東總管(南線和中線)、連接管、浦東收集管、中途泵站、預處理廠、出口泵站、排放管及中央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。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究院主要承擔浦西截流系統(tǒng)(不包括吳涇、閔行地區(qū))、黃浦江倒虹管、浦東總管(南線)、連接管、中途泵站(南線SA泵站、SB泵站)、出口泵站。
南線總管為3.3×3.3m的雙孔箱涵,部分為壓力管,部分為重力管,連接管為2.7×2.7m的單孔箱涵及直徑3.6m的PCCP管,為壓力管,總長約22km,在壓力管中合理設置了透氣井的數(shù)量。SA泵站位于黃浦江邊,規(guī)模為18.43m3/s,是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最深的泵站(沉井深24.5m)。SB泵站位于康橋工業(yè)區(qū)西側(cè),規(guī)模為31.28m3/s。是污水治理二期規(guī)模最大,沉井直徑最大的泵站(沉井外徑52.4m)。二座中途泵站均采用前池整流技術、肘形管進水方式及變頻調(diào)速泵。出口泵站位于長江邊,規(guī)模為29.67m3/s,首次采用抽芯式變?nèi)~輪調(diào)節(jié)泵。工程投產(chǎn)后連續(xù)運行二年,情況良好,運行正常。
2.浦東總管(南線)簡介
2.1 管道走向
浦西截流污水在龍華機場過江后,進入SA泵站。經(jīng)提升后采用壓力管的形式沿耀華支路、濟陽路南下至外環(huán)線,與南支線(吳涇、閔行的污水)匯合,設交匯井一座,交匯井后采用重力管,沿外環(huán)線由西向東敷設,在穿越同汾涇、接納楊高南路的污水后進入SB泵站。經(jīng)提升后采用壓力管的形式繼續(xù)沿外環(huán)線由西向東,至規(guī)劃建平路后向北,近期通過規(guī)劃建平路連接管接入中線,然后沿龍東路接納浦東新區(qū)污水,經(jīng)M2泵站提升后壓力輸送至白龍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經(jīng)出口泵站提升后,通過排放管排入長江。外環(huán)線、建平路處留有接口,遠期進南線C泵站。連接管作為南線與中線的連通用。
浦東總管由四部分組成:南線總管為雙孔箱涵2.4×2.4m至3.3×3.3m,長約14.5km;連接管,一部分為單孔箱涵3.3×3.3m,長約3.2km,一部分為φ3600PCCP管,長約3.9km;南支線總管為單孔箱涵2.7×2.7m,長約2.3km;中線總管為雙孔箱涵2.8×2.8m至3.2×3.2m,長約16.6km。其中南線總管及連接管為本院設計。
2.2 工程特點及創(chuàng)新
根據(jù)系統(tǒng)總體計算要求,對箱涵的過水斷面進行了經(jīng)濟上、技術上的比較,使最后確定的斷面設計在水力條件和工程量方面均為最佳。根據(jù)沿線不同內(nèi)外壓力值進行分段配筋,設計了近40個斷面,對各斷面又進行分離式配筋。節(jié)省土建投資。
在國內(nèi)長距離輸送箱涵設計中,首次運用了自動排氣閥這一新技術、新材料,以達到良好的排氣效果,并使今后的運行管理更方便,屬國內(nèi)首次運用。
在SSI/2.4標中,首次運用了目前先進的管道材料PCCP管,既減小了管道粗糙系數(shù),又給施工帶來了方便,縮短了施工周期,屬國內(nèi)首次運用。本次技術獲99年市政局科技進步一等獎。市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頂管倒虹井的設計,首次采用了流槽,避免了因突放、突縮造成過大的局部損失,減少局部水頭損失,降低泵站運行費用。另外,在長距離頂管設計中充分考慮施工因素,給予1.0%~2.0%的坡度,便于施工排水。
壓力輸送箱涵的設計,既考慮能夠避讓其它公用管線,又要盡量減小箱涵的埋深,減少工程投資。經(jīng)廣泛的技術經(jīng)濟比較和研究,確定為覆土2.0m,達到最理想的結(jié)果。
倒虹管設計,考慮了可能會引起的沉砂現(xiàn)象,故倒虹管尺寸適當縮小,以控制倒虹管內(nèi)的流速,防止沉砂。
在箱涵接口變形縫的設計上經(jīng)過了多次反復研究,設計了上、下企口式的創(chuàng)新結(jié)構,能在兩側(cè)箱涵存在不均勻沉降的條件下限制其相對變位。對于變形縫的材料,采用了新型的鋼板橡膠止水帶、填縫均選用了新材料。建成后經(jīng)沉降觀測,發(fā)現(xiàn)在前后箱涵段存在不均勻沉降的情況下,接口仍能咬住不錯位。經(jīng)全線進行變形縫接口試驗,情況良好,無滲漏。
對檢查井人孔及壓力蓋板選用了船艦上的模式進行專門設計,方便使用,效果良好。
設計了過河、過道路的雙頂管,直徑從φ2400~φ3500。對大口徑高壓管進行了專門加強設計。對于雙管頂管的間距控制進行新的嘗試,得到成功。
3.SA泵站簡介
3.1 泵站概況
SA泵站是南線第一個中途泵站,主要用于提升來自浦西魯班路、肇嘉浜、小木橋、宛平、龍華鎮(zhèn)、蒲匯塘六個排水系統(tǒng)的合流污水。從工程的前期設計、初步設計、標書編制以及施工圖設計均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承擔。經(jīng)過施工招投標SA泵站施工分別由上海機械工程成套總公司承建機電設備的采購、安裝,由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泵站的土建結(jié)構部分。
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于1995年1月編制完成。1996年5月完成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初步設計。1997年開始招標書的設計。1998年在標書優(yōu)化的基礎上完成施工圖的設計,并進入施工階段。1999年底竣工通水。
3.2 泵站總體設計
3.2.1 泵站位置
SA泵站位于上海市浦東耀華支路西側(cè)、黃浦江邊,與龍華機場隔江相望。輸送浦西截流污水的黃浦江倒虹管浦東工作井位于泵站內(nèi),泵站占地約1.04公頃。
3.2.2 設計參數(shù)
來自浦西魯班路、肇嘉浜、小木橋、宛平、龍公元、蒲匯塘六個排水系統(tǒng)的合流污水,經(jīng)二根φ2200mm虹管過黃浦江后,進入SA泵站。
(1) SA泵站設計流量為:
遠期雨季高峰流量 18.43m3/s
遠期平均旱流量 6.10m3/s
遠期高峰旱流量 7.93m3/s
遠期低峰旱流量 3.66m3/s
近期平均旱流量 3.75m3/s
近期高峰旱流量 4.88m3/s
泵站按雨季峰值流量的120%配泵,配泵流量為22.2m3/s,配六臺泵(五用一備)。
(2) 設計揚程:遠期總揚程為18.80m,近期揚程為12.10m~7.00m。
3.2.3 泵站總體布置及主要設備
SA泵站總平面布置詳見附圖,主要構筑物有:主泵房、高位井及35kV變配電所,泵站進水管來自黃浦江倒虹管浦東工作井,進入主泵房沉井時為二根φ2700mm的頂管。
主泵房地面以下是外徑φ47.4m圓沉井,沉井中隔墻將泵房分隔前后二部分。前面是前池,由隔墻分成對稱布置的二格,二格前池通過2700×2700mm旁通管相通;后面是水泵工作室,由上而下分別是水泵層、檢修層、電機層和地面層,泵房深24.5m。為實現(xiàn)對水泵后管路的控制,在每臺泵的φ1600出水管上安裝一臺液壓主泵閥。泵房輸助水系統(tǒng)共設二套,每套負責三臺泵,由生產(chǎn)水箱、冷卻塔、循環(huán)水泵組成,用于水泵、電機的軸承冷卻水及水泵密封水,其中冷卻水回用,密封水排至泵房集水坑。
主泵房地面層分為二部分,前池上方為泵站車庫和綜合樓,水泵間上方為泵房附屬建筑物,內(nèi)設跨度為13.5m的橋式起重機一臺,起重量20t/5t,用于水泵及電動機的安裝維修。泵房內(nèi)設高壓配電間、低壓配電間、變頻器室、控制室、值班室等。為泵房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進出泵房各層,設客運電梯一臺。
水泵出水通過出水管進入高位井,高位井位于主泵房的東側(cè),用中隔墻將高位井一分為二,分別接納相應三臺泵唧入的合流污水,并各與一根出水箱涵連接,中隔墻及箱涵出口處分別設有電動閘門,以適應各種運行工況。高位井出水通過出水箱涵出泵站與浦東污水輸送箱涵相連。
SA泵站中的大型設備主要有:6臺蝸殼混流泵(上海KSB水泵有限公司制造,單臺泵流量4.5m3/s,揚程為18.8m)、6臺主電機(上海電機廠制造,電壓為6kV,功率為1000kW)、二套變頻調(diào)速裝置(美國羅賓康公司制造)、10臺35kV開關柜、28臺6kV開關柜、14臺MNS低壓開關柜、二臺5000KVA變壓器、6臺4000×3620鋼閘門、6臺φ1600液壓主閘閥和13臺φ1600-φ2700閘門、主管道系統(tǒng)、液壓系統(tǒng)、輔助水系統(tǒng)和儀表控制等。
3.3 工程的特點及創(chuàng)新
3.3.1 工程的主要特點
(1) SA泵站為雨、污合流制的中途泵站,雨季合流污水與旱流污水量相差較大,另外管網(wǎng)的建設完善需一定的周期。近遠期水量也相差較大。從系統(tǒng)計算上考慮,由于流量變化會引起水管水頭損失的變化,從而引起水泵揚程變化。故SA泵站設計時,進出水箱涵均采用雙孔,近期使用一孔,遠期使用雙孔,確保近期箱涵流速達到不淤流速。水泵數(shù)量采用六臺,五用一備,其中二臺采用變頻調(diào)速泵,以適應系統(tǒng)各種不同工況的正常使用,減少水泵開泵次數(shù)。水泵類型根據(jù)水泵的流量、揚程、比轉(zhuǎn)數(shù)最終確定為立式蝸殼混流泵,采用水泵、電機分體安裝方式。主泵的性能根據(jù)設計點(最佳效率點即開二臺泵、一根箱涵運行時)、最大流量點B(單臺泵運行時)和最小流量點C(五臺泵并聯(lián)運行時)確定。
(2) SA泵站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泵房深度最深的一座泵站。機電設備種類多,系統(tǒng)復雜,設備之間的配合工作量大,設備預埋件、預留洞眾多。泵站地質(zhì)條件差,沉井設計要求高,主泵房內(nèi)部結(jié)構布置復雜,設計難度大。如此大的主泵房圓沉井在市政項目中第一次采用,高位井體積大、水位高,對承載力、抗?jié)B的要求高,在砼水池設計中首次采用預應力技術。
3.3.2 工程的創(chuàng)新和先進技術
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SA泵站的設計在認真吸取了一期工程經(jīng)驗的基礎上,結(jié)合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,大膽使用了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設備,從節(jié)省工程投資、節(jié)約運行成本、方便操作管理、環(huán)境保護出發(fā),充分體現(xiàn)以人為本的原則,使工程設計有了進一步提高,主要創(chuàng)新如下:
1、首次采用軸形管進水
在大型合流泵站中,水泵進水管首次采用肘形管的進水型式,肘形管直接從前池吸水。該型式改善了進水流態(tài),減少泵房的埋深約1.5m;且在肘形管前設置電動不銹鋼閘門便于單泵檢修,減輕操作工人勞動強度。
2、提高水泵效率,根據(jù)試驗,設置壓水板均流配水技術
為改變前池進水條件較差的局面,在大型泵站進水前池設計中,根據(jù)水力模型試驗結(jié)果,設置了壓水板和導流墩的整流措施以增加底部流速,改善前池流態(tài),使布水均勻。為避免砂粒沉降,前池設計采用較大的坡度(i=0.3),并且減少沉井及前池尺寸,提高了泵房的效率。
3、設置變頻調(diào)速,以適應不同流量的變化
SA泵站為雨、污合流制的中途泵站,雨季合流污水與旱流污水量、近遠期污水量相差較大。在六臺立式蝸殼混流泵中,選用二臺變頻調(diào)速泵,以適應不同工況的變化,減少水泵開泵次數(shù)。運行結(jié)果表明,效果良好。
4、首次采用兩個萬向節(jié)
水泵及電動機的連接軸承中首次采用上下兩個萬向節(jié),彈性連接,便于水泵的維修折裝,同時還能補償軸系偏移。為便于日常設備檢修和維護,在水泵房和電機房之間增加了檢修層,減少了檢修鋼平臺的數(shù)量。在水泵出口處設置了推力墩,解決了主管道受力難題。
5、冷卻水循環(huán)回用
在泵房輔助的設計中,采用水泵和電機的冷卻水循環(huán)回用的方案,節(jié)約用水,降低水耗,與同類型工程相比,有顯著改進和提高。
6、節(jié)約用地,精心布置
根據(jù)泵站占地較小的特點,對泵房的整體進行精心合理的布置,綜合樓、車庫布置在主泵房前池上部,既解決了泵房前池的抗浮要求,又減少泵站的占地,同時省略了綜合樓、車庫的基礎,節(jié)約了投資。利用泵房沉井南北二側(cè)的空余角,設置管道井、通風井、樓梯和電梯井,使泵房布置更趨合理,解決了圓形結(jié)構空間利用率低的弊病。泵站實際用地指標比規(guī)范指標降低了20%。
7、環(huán)境保護
為防止污水中揮發(fā)臭氣污染空氣,采用密閉式前池及高位井,并設置透氣管高空排放。
8、管線綜合
泵房內(nèi)容系統(tǒng)的管路(給排水、逆風、排風、輔助水、液壓管、主管道等)與電纜橋架進行綜合布置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9、主泵房下部采用圓形沉井結(jié)構,結(jié)構外徑47.4m,深24.5m,屬二期工程中最深的泵房沉井。圓形結(jié)構充分利用受力合理及砼受壓強度的特點,明顯地減少了鋼筋用量。圓形結(jié)構與前池八字導流墻形狀較吻合,從而較矩形結(jié)構大量地減少了砼的填充量。
10、高位井中首次采用無粘結(jié)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技術,高位井在盛水構筑物中屬體形高大的結(jié)構,水頭產(chǎn)生的拉力大,砼的收縮及溫度產(chǎn)生的應力大。該技術的采用,省略了變形縫的設置,從而提高了高位井使用的可靠度,解決了砼的收縮及溫度產(chǎn)生的裂縫砼的預壓應力,使高壓井防漏性能進一步提高。
11、35kV高壓開關柜用SF6氣體絕緣,金屬外殼結(jié)構,內(nèi)置真空斷路器、三位置開關,微機型綜合繼保裝置。具有功能全、體積小、防護等級高、安全可靠等特點,屬當前國際先進產(chǎn)品。
12、6KV變頻調(diào)速裝置采用完善無諧波型。具有輸出不受電網(wǎng)波動影響,不產(chǎn)生致使電機發(fā)熱的諧波,無需配備專用調(diào)速電機,噪音低等特點,屬當前國際先進產(chǎn)品。
4.SB泵站簡介
4.1 泵站規(guī)模
SB泵站位于上海市浦東康橋工業(yè)區(qū)西側(cè)、外環(huán)線楊高南路立交以東750m處,泵站南靠外環(huán)線,西臨同汾涇,北側(cè)是污水二期工程的檢修中心。該泵站主要接納SA泵站和吳涇、閔行地區(qū)以及浦東楊思地區(qū)的污水,提升后近期沿外環(huán)線、建平路連接管至中線,輸送至M2泵站,遠期輸送至南線C泵站。泵站占地約1.5公頃,泵站規(guī)模為:
遠期雨季高峰流量 31.28m3/s
遠期高峰旱流量 20.79m3/s
遠期平均旱流量 15.99m3/s
近期高峰旱流量 14.98m3/s
近期平均旱流量 10.12m3/s
主泵房為大型園沉井,內(nèi)直徑為50.0m,井深19.3m,共設置六臺蝸殼混流泵,五用一備,其中二臺為變頻調(diào)速泵,四臺為定速泵。水泵流量6.26~7.80m3/s,揚程19.1~12.60m,水泵電機功率1600kW,計算負荷8500kW。是污水治理二期工程裝機容量最大的泵站,也是同類市政項目中直徑園沉井。泵站總投資約1.3億元。
設計院于1994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,1996年5月完成初步設計,SB泵站于1996年開始標書設計,1997年底開始施工圖設計工作,在標書設計的基礎上,對泵站機電標進行了設計優(yōu)化,在1998年的設計復查使該工程更趨合理,并于1999年2月完成全部施工圖設計。SB泵站施工分為土建、機電設備二個標,于1997年底開工,1999年底竣工。
4.2 泵站總體布置
污水治理二期SB泵站主要單體包括:主泵房、高位井、進水閘門井、預留管閘閥井及計量井、進出水箱涵、緊急排放口、35kV/6.3kV變配電所、綜合樓、傳達室、油庫。
機電設備主要包括:六臺主泵(日本荏原)、六臺主電機(上海電機廠)、六臺液壓閘閥(鐵嶺閥門廠)、主管道系統(tǒng)、液壓系統(tǒng)(鐵嶺閥門廠)、輔助水系統(tǒng)、35kV供配電系統(tǒng)(10臺35kV開關柜,德國西門子)、6kV供配電系統(tǒng)(28臺6kV開關柜)、二臺變頻調(diào)速裝置(美國羅賓康)、通風管道系統(tǒng)、各類電動閘門、各類起吊設備、檢修鋼平臺、儀表控制系統(tǒng)等。
SB泵站總平面布置詳見設計圖,泵站進水雙孔箱涵與SSI/2.2B箱涵相連,經(jīng)同汾涇后進入進水閘門井,在進水閘門井前接入楊高南路的污水,進入泵房時分成二根3.3×3.3m箱涵進入泵房前池。
主泵房地面以下是外徑φ52.4m圓沉井,沉井中隔墻將泵房分隔前后二部分。前面是前池,由隔墻分成對稱布置的二格;后面是水泵工作室,地面下分二層,水泵層平面標高-6.80m,檢修層平面標高-1.50m,地面層平面標高5.20m,泵房深12.00m。
主泵房地面層分為二部分,前池上方為泵站車庫和綜合樓,水泵間上方為泵房附屬建筑物,內(nèi)設跨度為13.5m的橋式起重機一臺,起重量32t/5t,用于水泵及電動機的安裝維修。泵房內(nèi)設高壓配電間、低壓配電間、變頻器、控制室、值班室、液壓站等。
水泵出水通過出水管進入高位井,高位井位于主泵房的東側(cè),用中隔墻將高位井一分為二,分別接納相應三臺泵唧入的合流污水,并各與一根出水箱涵連接,中隔墻及箱涵出口處分別設有電動閘門,以適應各種運行工況。高位井出水通過出水箱涵出泵站與箱涵相連。
4.3 工程的特點及創(chuàng)新
4.3.1 工程的主要特點
1、SB泵站為雨、污合流制的中途泵站,雨季合流污水與旱流污水量差異較大,近遠期水量相差較大。從系統(tǒng)計算上考慮,由于流量變化會引起出水管水頭損失的變化,從而引起水泵揚程變化。故SB泵站設計時,進出水箱涵均采用雙孔,近期使用一孔,遠期使用雙孔,確保近期箱涵流速達到不淤流速。水泵數(shù)量采用六臺,五用一備,其中二臺采用變頻調(diào)速泵,以適應系統(tǒng)各種不同工況的正常使用,減少水泵開泵次數(shù)。水泵類型根據(jù)水泵的流量、揚程、比轉(zhuǎn)數(shù)最終確定為立式蝸殼混流泵,采用水泵、電機分體安裝方式。主泵的性能根據(jù)設計點(最佳效率點即開二臺泵、一根箱涵運行時)、最大流量點B(單臺泵運行時)和最小流量點C(五臺泵并聯(lián)運行時)確定。
2、SB泵站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裝機容量最大、泵房沉井直徑最大的一座泵站。機電設備種類多,系統(tǒng)復雜,設備之間的配合工作量大,設備預埋件、預留洞眾多。泵站地質(zhì)條件差,沉井設計要求高,主泵房內(nèi)部結(jié)構布置復雜,設計難度大。主泵房如此大的圓沉井在市政項目中第一次采用,高位井體積大、水位高,對承載力、抗?jié)B的要求高,在砼水池設計中首次采用預應力技術。
4.3.2 工程創(chuàng)新和先進技術
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SB泵站的設計在認真吸取了一期工程經(jīng)驗的基礎上,對設計上的不足之處,作了改進。大膽使用了新技術、新工藝,使工程設計有了進一步提高。在設計過程中,從節(jié)省工程投資、節(jié)約運行成本、方便操作管理、環(huán)境保護出發(fā),體現(xiàn)以人為本的理念,精心設計。
1、大型泵站進水前池設計中,由于受圓沉井的限制,前池進水條件差,設置了導流墩及壓水板綜合整流措施,改善前池進水條件,使前池布水均勻,提高泵站效率。根據(jù)水力模型試驗結(jié)果,前池采用整流措施后,三臺運行時水泵的效率可提高約4.4%。合流制污水中砂粒的含量較高,前池設計中采用較大的底坡I=0.37,加上壓水板的效應,增加了底流速度,避免池底砂粒的沉積。
2、水泵進水首次采用肘形管進水形式,直接從前池吸水,改善了水泵進口流態(tài),減少了泵房的埋深。較一般管道進水可減少泵房埋深1.0~1.5m。為便于水泵檢修,減少勞動強度,每臺水泵進水流道前首次采用4.5×3.25m的電動不銹鋼閘門。
3、電機和水泵連接處設置了二個鋼片聯(lián)軸器,彈性連接,使水泵和電機安裝更加便利,同時還能補償泵軸的偏移,這一技術首次應用于市政水泵中。在水泵出口處設置了推力墩,解決了主管道的受力難題。為便于日常設備檢修和維護,在水泵層與電機層之間增加了檢修層,減少了檢修平臺的高度和數(shù)量,使泵房內(nèi)部布置更合理。
4、利用泵房沉井南北二側(cè)的空余角,設置了豎向管道井、消防樓梯和電梯井,將各種管道移至管道井內(nèi),使泵房布置更趨合理、美觀。電梯采用雙向開門,使泵房下部與上部綜合樓相通,使操作管理方便。
5、為減少主泵輔助水的水耗,在泵房輔助水設計中,采用了水泵、電機的冷卻水循環(huán)回收利用的方案,設生產(chǎn)水箱及冷卻水塔,降低水耗。水泵密封水管道首次采用了恒壓閥。
6、綜合樓、車庫布置在主泵房前池上部,既解決了泵房前池的抗浮,又減少泵站的用地,增加了綠化面積,使泵站平面布置更合理。
7、為防止污水中揮發(fā)性的氣味益出,采用密閉式前池和高位井,并在泵房前池設置了專用通氣立管,使臭氣高空排放,減少污水氣味對周圍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8、在進水閘門井處設置溢流堰、溢流槽和緊急排放口,當泵站突然失電時可排入同汾涇。
9、主泵房下部采用沉井結(jié)構,為大型圓型沉井,結(jié)構外徑52.4m為市政工程中最大沉井。沉井底板設置分格井字梁,增加了沉井下部的剛度,解決了下沉系數(shù)大及底板混凝土收縮問題,有效地控制下沉速率,解決大型沉井下沉難度。
10、高位井中首次采用無粘結(jié)預應力鋼筋混凝技術,取消了變形縫,解決了砼的收縮及溫度裂縫問題,提高了高位井防滲防漏性能。
11、電氣設計在35kV/6.3kV總變電所采用雙電源、雙變壓器方案,互為備用。正常運行時,每臺變壓器承擔整個泵站用電負荷的50%。
12、采用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的35kV高壓開關柜和6kV變頻調(diào)速裝置。為了適應近期小流量工況,設計了一套變頻裝置可切換向二臺水泵供電。
13、計量采用高供高量,電能計量設于35kV側(cè),照明計量設于0.4kV。
14、功率因數(shù)采用電力電容器補償,補償?shù)?.9以上。接地系統(tǒng)采用電氣防雷合一的接地系統(tǒng)。
15、泵站控制采用就地、基本、機側(cè)三級控制方式。
5、出口泵站簡介
5.1 泵站位置
污水二期出口泵站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(qū)龍東路東段人民塘東側(cè)長江西岸邊,污水二期預處理廠內(nèi),泵站用地為圍海造地,泵站呈矩形,南北向長170m,總占地面積3.57公頃。
出口泵站位于污水二期主程末端,其主要功能是將經(jīng)預處理廠處理后的污水提升排入長江。
5.2 設計流量及量程
1) 出口泵站設計流量
平均旱流量為 172.1萬m3/d
高峰旱流量為 25.89m3/s
低峰旱流量為 11.95m3/s
雨季高峰流量為 29.67m3/s
近期平均旱流量為 172.1m3/d
泵站設計流量采用29.67m3/d,配泵為設計流量的120%,即35.60m3/s。
2) 設計揚程
a、潮位
長江潮位一般在0~4.5m范圍內(nèi),半年一遇潮位為4.76m,五年一遇潮位為5.18m,百年一遇潮位為5.74m,經(jīng)研究本工程采用五年一遇潮位5.18m,作為設計標準,即當長江潮位為5.18m時,雨季高峰流量的污水能通過擴散管排入長江,當潮位超過5.18m時,部分污水將通過排放口高位井溢流堰入岸邊排放管作岸邊排放。
b、排放口擴散管的總水頭損失,當達到設計流量29.67m3/s時為6.4m,故排放口高位開水位標高為11.58m。
c、泵站前池水位,當預處理廠正常運行時為5.32m,一級加強處理后為2.8m。
根據(jù)以上水位確定情況水泵最大靜揚程為8.77m,近期靜揚程為6.27m,水泵揚程為10.3m。
5.3 水泵選擇
根據(jù)泵站的配置流量及揚程,出口泵站選用6臺立式軸流泵;單泵流量6m3/s~7.7m3/s,揚程10.3~7.5m,電機功率約900km,由于長江潮位及污水流量變化幅度均較大又要適用于近、遠期前池水位的變化,故要求水泵的效率曲線較平坦,高度范圍要求寬些,這樣當工作點變化時,仍能得到較高效率,另外在泵房內(nèi)設置四臺變頻調(diào)速泵,以減少水泵開停次數(shù)及節(jié)約能耗。
5.4 泵站設計
5.4.1 前池
前池的前端為進水井,其平面尺寸約10.5m×15.8m,接納來自預處理廠的2~4.0×3.0m的渠道,進水井北側(cè)有一根3.5×3.0m來自遠期一級處理的出水渠。進水井一分為二。中間設中隔墻,中隔墻上安裝閘門,進水井與前池相連,為保證水流平穩(wěn),改善邊泵進水條件,故前池采用擴散進水,擴散角約20°,前池分為二格,每格和一半進水井相連,進水井中間設閘門可同時使用,也可一般使用,前池內(nèi)不設格柵,前池廠約45m,呈等腰梯形,前池二側(cè)設自流通道,每臺水泵均有單獨的進水通道,進水通道上設疊梁門,以便作維修時斷水。
前池頂標高為6.50m,并設有溢流堰,堰頂標高6.0m,當出口泵站停電時可通過溢流堰入緊急事故箱涵至排放口高位井,岸邊排入長江。
5.4.2 主泵房
主泵房平面尺寸42.3×15m,地下深約7.6m。
泵房內(nèi)設有6臺立式混流(或軸流泵),雨季高峰流量時五用一備。
每臺泵配有出水蝶閥及拍門,以防停泵時回流。
泵房內(nèi)裝有20T/5T的電動雙梁橋式起重機,以便吊裝水泵、閥門。
泵房內(nèi)設存水槽,內(nèi)設二臺潛水泵Q=100mm3/ha,H=7.5m。泵房內(nèi)設有通風裝置,換氣次數(shù)不小于8次/小時,主泵房內(nèi)地坪標高為4.9m。
5.4.3 壓力井
壓力井分二格,各與一根出水箱涵相連,每臺拍門上方設壓力蓋板,檢修拍門時,關閉排放口高位井上相應箱涵閘門,停開接該壓力井的水泵打開壓力蓋板,即能吊起拍門。另每格壓力井上設一透氣孔。
5.4.4 泵站平面布置
由于出口泵站外移700m,故出口泵站成一獨立構筑物占地3公頃,平面尺寸東西寬200m,南北長150m。泵站內(nèi)設有35kV變電站一座,辦公樓,排放的高位井,并設有承擔排放新圍堤區(qū)域面積約公頃雨水的雨水泵站,雨水系統(tǒng)設計標準,暴雨重現(xiàn)期采用一年,由于遠期大部分為水池,近期圍堤部分大部分為綠化,逕流量為設計流量的120%,內(nèi)設四臺軸流泵,單泵流量1.59m3/s,揚程6.5m,配用功率155kW,雨水泵房下部采用圓形鋼筋混凝土結(jié)構,內(nèi)徑為15.65m,泵房內(nèi)設4臺柵距為60mm,寬為1.2m的格柵除污機,柵渣由皮帶輸送機送入垃圾筒外運。
雨水泵房出水管穿過新大堤,排入長江,排放口流速控制在小于0.5m/s出口泵站。內(nèi)設環(huán)形道路。主道路寬6m,次要道路寬4m。泵站設計地坪標高為4.0m。
泵站內(nèi)的污水渠集后納入處理廠污水總管,生活用水,生產(chǎn)用水來自處理廠。
5.5 結(jié)構設計
合流二期出口泵站主要構筑物和建筑物有前池、主泵房、雨水泵房、變配電間和綜合樓等。建于長江口灘地,場地上層土為吹填土,不均勻。土層變化大,除主泵房及雨水泵房,其他構筑物和建筑物地地基均采用加固措施。地基加固采用的方法有樁基、微型樁、注漿及砂墊等。保證工程安全可靠。
泵站場地主要構筑物為主泵房,施工圖進行了優(yōu)化設計,將基坑大開挖、現(xiàn)澆混凝土構筑物改為將前池、主泵房及壓力井合為一體的大型鋼筋混凝土沉井結(jié)構,優(yōu)化設計后,節(jié)約了混凝土用量800m3。并且加強了構筑物的安全可靠性,免除了對長江大堤的安全隱患,加快了施工進度。
結(jié)構設計采用先進的SAP程序和PKPM程度,充分考慮了各種工況進行分析計算,確保構件安全和經(jīng)濟合理,并解決了大型抽芯立式混流泵的結(jié)構共振等難題。
5.6 電氣設計
出口泵站的用電負荷有主泵、閘門、起吊設備等。主泵是最大的單機負荷,共計3臺,5用1備。單機容量為900kW,供電電壓為6kV。主泵外的其他電負荷均為低壓,電壓等級為380V/220V。
出口泵站的全部用電負荷由一座35kV/6.3kV總變電所供電??傋冸娝O于泵站內(nèi)。此變電所除負責向出口泵站供電外,同時要向站外的交匯井及不屬本工程的污水處理廠、高位井供電。污水處理廠為6kV供電,高壓井交匯井為380V/220V供電??傋冸娝螺?KV/0.4KV站內(nèi)分變電所一座。
350KV/6.3KV總變電所由二路35KV電源供電,供電電纜輸送到出口泵站現(xiàn)場35KV進線開關。35KV/6.3KV總變電所采用雙電源雙變壓器方案,單臺變壓器容量為6300KVA,二者互為備用,一臺變壓器可承載三臺主泵、二臺滿載的6KV/0.4KV變壓器及污水處理廠的用電負荷。正常運行時,每臺變壓器承擔整個泵站用電負荷的50%。
總變電所的35KV線和6KV母線,分變電所的0.4KV母線均采用單母線分段運行。進線開關與母聯(lián)開關聯(lián)鎖,正常工作時,母聯(lián)開關均分斷運行。
35KV/63KV總變電所采用直流操作。
電能計量設于35KV側(cè),高供高量。
功率因數(shù)采用電力電容器補償。
整個泵站設有電氣、防雷合一的接地系統(tǒng)。
泵站控制采用就地、基本、機側(cè)三級控制方式。
論文搜索
月熱點論文
論文投稿
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。研究做到關鍵時,試驗有了起色時,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,工作中有了心得,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,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,寫下來吧!投稿時,請以附件形式發(fā)至 paper@h2o-china.com ,請注明論文投稿。一旦采用,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