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士非政府組織發(fā)起簽署國際性協約的倡議,將水資源作為世界公共財產來保護。
在3月22日聯合國“世界水日”到來之前,由6個主要瑞士發(fā)展組織構成的“南方聯盟”在某公共論壇上發(fā)起這項名為“有水可用也是人權”(Access to water – a human right)的倡議。
來自發(fā)展和人權方面的專家以及商業(yè)世界的要人齊聚伯爾尼(Bern)參加本次會議。
“我們深信,水資源應該象氣候和生物多樣化一樣,得到國際法的保護,”南方聯盟(Alliance Sud)負責水資源問題的Rosmarie Bär告訴swissinfo。
“國際水資源協約可作為重要法律依據,讓人們能夠在國家和地區(qū)范圍內要求用水的權利,還能令他們民主參與用水政策的決定,”她補充說。
協約的擬定在2008年秋就可望完成,但得到各國簽署仍需數年時間。
外交部人權政策負責人Wolfgang Amadeus Brühlhart也參與了討論。在他看來,有水可用也被默認為一項人權,關鍵是在實際情況中如何實現這一點。
“在多邊角度上,瑞士將自身限制在僅支持相關國際決議和宣言方面,”Brühlhart解釋道。為改善飲用水和衛(wèi)生狀況,外交部還在它的大綱中主張與私營企業(yè)和當地政府緊密協作。
但吸引大企業(yè)加入卻受到非政府組織的尖銳批評。“私營企業(yè)有它們的作用,但不應該占有水資源。水資源是公共財產,不應當被私人壟斷,”Bär強調?!坝兴捎檬且豁椚藱?,國家對人權的尊重負有責任?!?/p>
“藍色星球項目”(Blue Planet Project)也在為有水可用的平等權利而努力。它的聯合創(chuàng)建人Maude Barlow也直率地表示:“從危機中獲利的不僅僅是礦泉水企業(yè)-全球性水業(yè)壟斷組織同樣存在?!?/p>
瑞士保護
今年,由聯合國資助的世界水日(World Water Day)的主題是“應對水短缺”(coping with water scarcity)。
組織者指出,水短缺常令人聯想到干旱景象,但在全球范圍內,農業(yè)、都市化和工業(yè)化以及全球氣候變暖都對水供應造成巨大壓力。而水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浪費與污染。
在瑞士,水質量基本保持在良好甚至優(yōu)秀。過去50年中得到極大改善,這要歸功于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。
但聯邦環(huán)境辦公室(Federal Environment Office)表示,瑞士仍面對水保護方面的一些挑戰(zhàn),尤其是微量污染物(micropollutants)造成的污染。
“日常生活、工業(yè)和農業(yè)中使用的清潔劑、牙膏、藥物、涂料和殺蟲劑等化學產品最后都排入水中,”水務負責人Stephan Müller說?!凹词?jié)舛群艿停鼈內杂形:π?。?/p>
激素性物質產生的問題最大,Müller解釋說,因為它們會影響魚類繁殖。
一項國家科研計劃正在深入研究該問題,環(huán)境辦公室已啟動一個新項目,在所選取的廢水處理廠里開發(fā)專門設備,以應對微量污染物問題。
“由于微量污染物的污染過程很緩慢,它的影響還不完全明顯。這些產品最初只影響一小部分動物,之后是整個人類,最后才會影響到整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”
“從長遠角度看,它們的危害性和毒性可能會非常大,到那時就會回天乏術了”。
swissinfo,Simon Bradley
編輯:全新麗
版權聲明:
凡注明來源為“中國水網/中國固廢網/中國大氣網“的所有內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表、音頻視頻等,版權均屬E20環(huán)境平臺所有,如有轉載,請注明來源和作者。E20環(huán)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。
媒體合作請聯系:李女士 010-88480317
近日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(fā)《關于...
近來,新質生產力成為各行各業(yè)熱議的關...
010-88480329